在195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中,当时年仅30岁的潘鹤,一举成为全国知名的雕塑家。他的铸铜雕塑《艰苦岁月》,成功地体现了在国内革命战争年代,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主题.生动感人地塑造了一老一少的红军形象,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引起了不少老一辈革命家的感情共鸣,先后在国内外百多种报刊上发表。至今30年过去了,其影响仍一直持续下去,激发了不少诗人、音乐家和舞蹈家招它改编成各种文艺作品,为教育家选作课本教材.为不少博物馆长期陈列,作为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作品.为雕塑家作为建国以来的代表作传之史册。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朝闻和其他不少评论家,在他们的许多评论文章中,都对《艰苦岁月》作了深刻、精辟的理论分析。
正象王朝闻所说的那样,在《艰苦岁月》中.雕塑家没有掩饰红军战士由于战争和艰苦环境所造成的疲劳,并且,这种疲劳也没有冲淡老少红军那充满革命乐观主义以及向往革命未来的信心。雕塑家在构思时很好地运用了对立统一的规律,苦与乐本来是对立的东西.然而雕塑家却巧妙地将它们统一于所描绘的瞬间情节和人物形象中。从雕塑技巧来说.构图位置的经营和形象的塑造,多方面地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一老一少是年龄上的对比老练沉着.天真幼稚是性格上的对比;一个吹笛馆意高扬,一个伶听凝思暇想,是动态和情绪上的对比;子和步枪一横一直,以及老少人物坐的一高一低是构图形式上的对比。总之,多种因素对比和照应的巧妙运用,使铜雕《艰苦岁月》达到了经久耐看,寓意深刻,形象生动感人的艺术效果.
潘鹤顽强拼搏的精神,为振兴中国雕塑事业.开拓城市雕塑新局面而上下奔忙。在短短的几年中,潘鹤创作了一系列作品,无论从数量上和艺术质量上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继重建的10公尺高的《广州解放纪念像》后,他完成了长5米的石雕《大地母亲》,完成了建立在广东珠海市海面上高8。9米的花岗岩石雕《珠海渔女》,完成了广东中山县温泉宾馆的大理石雕《温泉戏水入完成了歌颂珠海地区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先烈们的斗争生活的长45米、高9米的大浮雕,完成了巨大的14M平方公尺的中国大酒家铜浮雕,完成了立于厦门集美归来堂的爱国华侨《陈嘉庚》铜像,完成丁立于厦门市的《孙中山先生》全身的铸铜纪念像。以上这些作品都是由他设计,与其他雕塑家合作放大施工完成的作品。他与著名雕塑家王克庆、郭其样和程允贤合作,完成了竖立在日本长崎和平公园的大理石《和平雕像》.在1984年的六届全国美展中,他采用大刀阔斧、粗犷有力的雕塑技巧,成功地塑造了象征深圳特区的创业者的五尺长的铜像《开荒牛》,并荣获金牌。此外,还有鲁迅铜像、李大钊铜像、爱因斯坦铜像等多件形神兼备、风格各异的铸铜肖像雕塑。
从《艰苦岁月》问世到《开荒牛》的夺牌,近30年来,潘鹤用一系列的作品证明,他深刻地理解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主义中国雕塑家所肩负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一直把表现现代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英雄业绩,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在艺术上,他作为号称世界近代三大雕塑支柱的法国伟大雕刻家罗丹的崇拜者,努力从罗丹的雕塑艺术技巧中,吸收有益于创作社会主义时代感、具有中国民族气派的雕塑作品,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潘鹤一直努力实践着他年轻时所立下的誓言,在艺术上坚持不懈地追求着:“艺术归于人民,万岁只为着某一个人的喜爱而创作的时代已一去不再复返了,只有为广大的人民
而创作的作品,才真正是正确伟大的。”而潘鹤自己,也因此而受到人民的尊敬。